苦石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写作坊美文忆如读平如美棠有感
TUhjnbcbe - 2024/8/28 17:3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www.xftobacco.com/m/

作家新

干线

读《平如美棠》有感

《平如美棠》讲的是两个出生于年左右世纪老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牵手之后历经坎坷、相濡以沫的故事。作者便是书中的丈夫饶平如先生.书中的画作虽然不够精专,但于拙扑中透着可爱,细腻中满是深情。其文字像是絮叨了一段陈年往事,但点滴之处却让人感叹不已,仿佛是两个老人隔着岁月的回顾和凝视,让人觉得:他们相爱了一生却还是太短。

饶先生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书香门第。抗日战争爆发之际,弃笔从戎,考上黄埔军校,并以炮兵参谋的身份参与过多场战事。年被下放至安徽劳教,与妻子分居两地。年底,饶平如先生得以平反与家人重聚上海。谁料天不遂人愿,半生的同心离居,刚有一个安定居所,但老病相催,妻子美棠因肾病并发症于年去世。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妻子走后,老先生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无以自慰,只好回到与妻子最初相识相遇的地方。故地重游,更引得万千感慨,后决定以文配画的形式来回顾一生。于是便有了这本《平如美棠》。

一口气读完了此书,心中泛起了很多很多但却一言难尽的感动的涟漪……

家教严谨,令公子多才且深明大义。饶先生8岁启蒙,自上小学起便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吃饭时必要先为父母盛饭,洗脸时要注意耳后背和后脖颈。珍惜粮食,碗中不可剩一粒饭菜;珍惜纸张,认真练习书法。他们每晚都是在母亲娓娓道来的如“孔融让梨”、“三尺巷”、“闵子骞芦衣顺母”等忠义小故事中进入梦乡。作者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家里每年夏季晒书时,院子里晾晒的岳飞“还我河山”那四个偌大的书法拓片。犹记得每年大年夜父亲总要破例与家中佣人打牌,赢了绝对不走,总要当一个最大的输家,让大家赢的开心之后才会停止。秤夏、端午、祭祖、贴春联等种种风俗年节及礼仪规矩自小因耳濡目染也早己融入作者的血脉之中。

良好的家教令饶先生在不仅在古诗词方面功力深厚,而且在书画方面也是游刃有余、信手拈来。抗战爆发之后,在家人支持下,他考上了黄埔军校第十八期。奔赴前线之际,父母以“倭寇侵华日,书生投笔时,毁家纾国难,大义不容辞”作为他的临行赠诗。这便是一个老式书香门第所赋予饶先生的家教、家风和气节。

乡风淳朴致使秉性浪漫、深情且忠厚。饶先生自小出生于鸡犬之声相闻,渔人拥楫而歌,水络细布如脉,翠峰迤逦深秀的江西南城,家乡风致孕育了他沉静内敛却不失浪漫忠厚的气质。在遇到妻子美棠前,他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过悠长岁月。但订婚之后赶回部队途中,看着同样一江春水,乘坐着同一座轮渡,他心中所思却与来时迥异,一种责任让他真切的觉得:人生从此轻慢不得。

那时军队的武器装备差,生活条件更差,有时连饭也吃不饱,所以经常会有因逃兵而产生的空晌,而空晌基本全会流入主管的部队长官口袋。饶先生时任炮兵排长,他的上一任留下了五六个空缺,他却分毫不贪,把空晌全部加入下属的伙食当中,直到大家吃饱为止。故从年以来,他因排里没有一个逃兵而成为当时一个小小的传说。但饶先生却认为,当兵的把命都托于国家了,总得让人吃饱才行。

年他被下放劳教,自此开始了与妻子长达22年的分居生活。在这艰苦的日子里,他们鸿雁传书,互诉衷肠。22年里妻子的信件,至今他都悉数珍存,甚至还将某些破损的部分也逐一修补如新。平反回到上海后,他抓紧一切时间陪伴妻子,每日里都甘当小跟班,陪妻子去菜市场,听着妻子的戏笑和数落,他却甘之若怡,乐享其中。妻子生气时他从不和她争吵,因为知道她受过怎样的委屈,他甚至能想象出当初原本要给女儿做嫁妆的金镯子在被当掉的前一晚,妻子如何流着泪让它在熟睡的女儿幼小的手腕上戴了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晚时的情形。满满一盒子无力赎回的当票,他读出的是妻子当年“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时的许多无奈和悲怆。

妻子重病失忆时随口说出的每一句话,他都不怕路远不辞劳苦地帮她实现。孩子们心疼他,劝他不必那么较真,但他却说:做了就不会有遗憾。如果不做,良心会受谴责。虽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终究求了个心安。

饶先生在妻子去世时,剪下其一缕头发用红丝线绑上留作纪念,还把妻子的骨灰放在家中,每天一炷香祈求她往生之后不再受病痛折磨。每次路过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时候,都会在那里停一停,想着妻子曾经搬过哪块台阶下的水泥,又是哪些水泥最终累伤了妻子的腰和肾。老先生对采访他的人说:相思始觉海非深,海其实不深,思念一个人比海深。这样简单的诗句从90多岁老人的嘴里说出,不得不让人感动。在今天这样一个速成、多变的世界里,又有几个人有幸或有勇气敢于把这句诗引用到自己身上?因为喜欢所以深情,因为情深,所以愿意。时光总是可以让一些人面目全非,也会让一些人愈加清晰。

宅心仁厚,点滴之恩必当时时感念。在饶先生记忆当中,有三件事终生不可忘。第一是他报考黄埔军校时,寄住在同学的亲戚一个叫做“德长怡”的中药铺里,掌柜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至今让他难以忘怀。第二是回老家定亲之时,连长瞒着上司,私下里准了他的探亲假,也让他终生感激。还有一位是一个姓史的长官,战时物资紧缺,他无力为下属增添饭菜,但总会在每次吃饭时拿出一瓶自己的、据说是来自日本的叫“味之素”的东西给大家汤饭里添些滋味。这些小事虽然年代久远,听起来也似乎微不足道,但老先生却记得分明。真可谓是:“我惠人者,可忘;人惠我者,不可忘”。

随遇而安,坎坷再多也能苦中作乐。当年婚后因时局动荡,饶先生带着美棠去贵州打工,住的是一个亭子加了四面板改造的房间,天气好的时候月光如倾,可以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在打雷下雨之际,窗户噼里啪啦,风呼呼的吹着,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他们却觉得这是一种极具诗意的野趣,至今仍甚是怀念。

在下放改造期间,虽然每天干的都是拉石子的苦活,但饶先生每日仍坚持在拉石子的路上默记英文单词。而在工棚休息时,他还坚持练琴。为避免打扰大家,他就用木板做了一个虚拟提琴,反复演练指法,只在晚上或者偶有空闲时到野外去实琴操练。精神方面的不断获得,让他觉得日子没有被虚度,生活当中的沉郁与苦闷好像也被稀释和淡化了。

改造期间他最盼望的就是每年唯一一次的过年探亲假。每当此时他就格外有心劲,先请假,再借钱,完了就去采购上海紧缺的花生、瓜子、黄豆、鸡蛋等等。他会借个扁担和两个箩筐,小心翼翼的放一层东西,铺一层糠麸,先是走10多里的地赶到汽车站,然后倒火车到上海,完了再挑着扁担,走完最后两个小时到家的路,只为了换得孩子们的欢呼雀跃以及黄昏来临时满屋子飘起的炒花生瓜子的香味……

忠厚为本,恪守天道,九死一生处尽能化险为夷。饶先生当年报考黄埔军校的路上,所坐的卡车发生了侧翻,所幸他坐的一侧并无大碍;湘西会战时,他们被日军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排长的脑壳被子弹打穿,就倒在他的身边。当时爬着的他眼睛瞄着远处的青山白云,没有畏惧死亡,脑子里却想的是“埋骨何须桑梓地”,死在此处,或许也是好的。还在一次,他和一个参谋在高粱地里搭了一个观测敌情的瞭望棚,一颗流弹,从瞭望棚仅有的一个窗户打了进来,从对面参谋大衣的右襟打进,左襟穿了出去,离他的距离也不过是30公分左右,但均相安无事。官庄战役时,早上他被调任,下午他原来所在的连队就被全歼。这几件堪称运气极佳的事例充分印证了一句话,就是人善人欺天不欺,好人自有好报。当记者谈及老先生这些好运时,他却答到:依我看来,军人战死沙场,实为人生幸事。只是那样的话,我和美棠的故事便无法继续了,这或许也就是命运的安排。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老先生深情若许,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原本想用余生好好的补偿、陪伴妻子,但是在还没有完全实现这个愿望的时候便戛然而止,这种遗憾让他内心始终难安。于是他便打算用纸笔来弥补上这一份遗憾,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记者问老先生:你觉得这一辈子什么最重要?他说了两个字:忠厚。忠厚总归是长久的。借用编者的话说,老先生用一生践行的这两个字,像极了润如酥的春雨,近看无形无迹,远看却草色青青,无边无际。90多岁的老人依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也正是因为这颗赤子之心让他经历时光的搓磨而愈加至诚至真。

最后以老先生抄录的一段文字作为结束语: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誇、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是的,爱是永不止息,真正的爱并非惊天动地,而是看似平平无奇但却可以让你用一辈子去付出的的涓涓细流。老先生做到了,我们也要学习践行。

THE

END

责编

杨志强

作者简介:忆如,一位自幼涉猎多种书籍、喜爱文学的公务员。每每读到美文,不仅一读再读,爱不释手,而且在再三回味之后,总要借文字为抒发渠道,将心中感动一吐为快。喜爱写作,不为名利,只是喜欢,只为分享,只为传播。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作坊美文忆如读平如美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