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文称:人们在谈论某个人不合群、脱离大众或不切实际、与社会脱节时,常常用“不食人间烟火”来形容。的确,现实生活中,身上缺少“烟火气”的人并不鲜见。落马官员万庆良不知道“什么是沙县小吃?”,就是其中的典型。
由此,笔者想到了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他们要么高高在上,喜欢在基层干部面前摆官架子,工作更多是作指示、下任务、提要求;要么与众不同,下基层走访调研习惯于走马观花,喜欢看示范点,不愿意到落后的地方发现问题;抑或讲究排场,热衷于层层陪同,陶醉于自我威风,官瘾大、官气足,面对问题方法少,解决问题“抛绣球”。凡此种种,皆是领导干部“不食人间烟火”的表现,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对工作的开展可谓有百害而无一益。长此以往,自会招来群众不满,甚至埋下祸根祸患,引发各种社会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工作开展受阻、社会不稳定等等。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工作的初心,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完成好这一初心使命,答好新时代答卷,领导干部岂能“不食人间烟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如何做到让群众满意、高兴、答应、赞成,“烟火气”固然少不了。焦裕禄与基层干部、农民和技术员组成调查队,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深入一线向他们讨教治沙的真经,成为群众的朋友,与群众打成一片,以实干赢得群众亲切称呼。杨善洲始终秉持公仆本色,戴草帽,穿草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草帽书记”,退休后奔赴深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20余年,最终不计任何报酬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交给组织。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始终把自己置身群众中,时刻不忘群众冷暖,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到基层调研,主动帮助群众发展致富找路子、出点子。
焦裕禄、杨善洲、廖俊波,他们用充满“烟火气”的一生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浓浓的“烟火气”换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一致信任,成为人民心中永远铭记的好领导好干部,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学习的典范。无数先进典型事迹证明,领导干部充满浓浓的“烟火气”是解民忧的基础,也是得民心的根本,更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推动一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活源泉”。
以常人之心,立为民之志,造为民之福,“烟火气”就是民心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领导干部要常怀一颗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心,时刻不忘群众冷暖,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摆正位置,用心用情用行依靠群众、走进群众。经常倾听群众诉求愿望,真听群众建议意见;感受群众生活的酸甜苦辣,认真谋划群众发展致富道路;全面了解基层社会矛盾问题,护航平安稳定环境建设;亲身经历座一次公交车、上一次菜市场、医院、逛一次超市等等,感受群众生活的不易,理当成为新时代征程上领导干部工作的必然。
可以说,努力践行好为民初心使命,善食“人间烟火”,领导干部工作美誉度、幸福感定会不招自来,群众满意度、信服度必然“芝麻开花节节高”。
文/沈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