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于独立生长的动植物都十分了解,却鲜少会去了解那些寄生和依附于其他生命体生长的动植物种类。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二。
其一是因为这种寄生或是附生物种大多都会影响到寄体的健康,且它们在长成之后看起来就是“动植物生了病”的病态感,十分让人不喜。
人们对于厌恶的事物大多都只会想着铲除或者是避开,鲜少有人会愿意去了解它的成因和种类。
其二则是因为这种寄生物种大多都会随着寄主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形态变化,在科技文明并不发达也不足够普及的曾经,人们大多数都是凭借外表进行物种的辨认,而这种形态变化无疑会增加辨认的难度。
这两个原因,大概就是大多数人对于这类生物了解不足的根本原因。
而今天在本文中,笔者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这类很多人不甚了解的一种附生植物——抱树莲。
抱树莲的介绍
抱树莲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它是时常附生或者攀援在表面较为潮湿的树干之上,相信居住在岭南、海南、云南、印度东北部、马来群岛、中南半岛或者是身处潮湿地区的人,都会时不时看见抱树莲的身影。
这种附生植物总是密密麻麻地长在树干之上,远远望去,就像树得了“皮肤病”。
不过,抱树莲的附生,对于这棵树来说,也确实是一种“病”。
与寄生植物不同,作为附生植物的抱树莲并不会吸收寄主本身的营养,它们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都是从空气中收集和分解,唯一会对寄主造成影响的,就是抱树莲的存在会降低寄主的光照条件。毕竟抱树莲之所以附生,便是为了充分获取光照。
说得形象一点,寄生植物对于寄主而言是强盗,既要抢占房屋,还要“奴役”房主提供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附生植物则是包住不包吃,只需要为它们提供生存空间,至于养分和水分都依靠附生植物自己自给自足。
抱石莲
既然是一种不需要寄生者提供营养的附生植物,抱树莲对于寄主的要求其实基本就是没有要求,因此,它不仅会附生在树干之上,还会附生在没有生命特征的岩石之上。
只要所处环境潮湿,又能够提供光照,抱树莲基本就不会再对生存环境进行挑剔了。
很多人都将抱树莲和抱石莲认作两种植物,造成这种谬误的最大原因就是很多人将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混为一谈,从而因为寄主一个是生物、一个是非生物,就断定二者有根本性的区别。
但其实,抱石莲仅仅是抱树莲的别称罢了。
除了抱石莲这个别称之外,抱树莲还被人们称作巧根藤、猫龙草、瓜子菜、飞蓬草、飞连草等。
说到瓜子菜这个称呼,很多蕨根植物都有着“瓜子菜”的外号,只因为蕨根植物的叶片都十分类似,与瓜子的模样肖似,因此这个名字便几乎成为了蕨根植物的通用外号。
就像是马齿苋,也是有着“瓜子菜”之名。
抱树莲的价值
很多人对于抱树莲的印象,就是它们密密麻麻地成片长在树干或者石头上,看起来能让密集恐惧症患者头皮发麻的样子。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抱树莲其实也是一种中药名称(抱树莲全草入药之后的称呼)。
在广州空*的《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了它的作用:“消炎解*,祛风止咳。治*疸,淋巴腺结核,腮腺炎,咳嗽咳血,风湿骨痛,乳癌,大便燥结。”
此外,在《岭南采药录》中也讲述了抱树莲在煎服之后能够治疗眼热,以及跌打淤青等。
到了《生草药性备要》中,有着重强调了它的杀虫功效。
不过如今的杀虫剂有不少,对于这种天然杀虫剂的经济价值开发,依然成本极高,难以量产。
总结
由于被抱树莲附生之后的植物,大多数的外观都会变得十分可怖,因此,很多人都会将抱树莲当作是恶性寄生植物处理,视为树木的一种病灶,对抱树莲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和恶意。
而事实上,抱树莲作为附生植物,对于寄主的影响微乎其微,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误解的那样,它会夺取寄主的营养和水分,导致寄主枯萎死亡。
至于抱树莲本身的价值,除了目前已经被发觉的药用价值之外,无论是它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都没有像它的其他蕨类同伴一样,得到重视和有效开发。
这可能就是长得丑的劣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