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石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边界行第二十站短短几年,大窝村村民竟过
TUhjnbcbe - 2023/7/22 22:20:00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边界行”采访第二十站——

宣汉县渡口乡桑树坪大窝村

美丽新村

两层小楼、四间包房、房前花木簇拥,屋后青山环绕……宣汉县渡口乡桑树坪大窝村村民闫秋经营的一家名为“老家乡饭庄”的餐饮店,尽管处于宣汉边界的高山之上,但生意却挺红火。“多亏了巴山大峡谷的旅游开发将路网打通,我们才能吃上‘旅游饭’。”今年28岁的闫秋开心地说,依靠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开餐饮、搞种养殖,一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不成问题。

在这之前,闫秋根本没有想过会有这样一天。位于边界上的巴山大峡谷幅员平方公里,辖龙泉、渡口、三墩、漆树等4个土家族乡,有近7万土家族群众聚居于此,辖区内群峰逶迤、峡谷纵深,山险水秀景奇,自然资源丰富。“大山阻隔,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大窝村支部书记刘启兵告诉记者,年前,该村户人家,村民平均收入不足元,贫困发生率达30%。

要想有出路,必须先修路。年8月,随着巴山大峡谷建设的第一声炮响,总投资10亿余元(其中建安费8.78亿元)的景区内、外环线建设拉开帷幕。当这条贯穿巴山大峡谷的环线建成时,一个个景点、一片片基地被成功串联。阳光下,那一张张笑脸无比灿烂。

路与景区相连

规划先行

让致富之路畅达

山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曾经贫瘠的巴山大峡谷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达州旅游扶贫开发景区。如今,走进景区,犹如置身画卷之中:村庄静谧闲适,道路逶迤延展,山泉清澈潺潺,景色优美怡人……

“最开始我们这里全是土路,道路条件十分差。”闫秋至今还记得当初嫁到大窝村的情景,其公公为了让婚车能开到家门口,带领村民铺设碎石子20多天,花了1万余元。“之后的一场大雨,这路也被雨水冲毁了。”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近年来,宣汉县委、县*府积极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号召,带领全县人民,聚焦深度贫困的巴山大峡谷片区。为推动片区旅游产业、中草药种植业等规模发展,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脱贫致富,该县决定从交通基础设施上率先突破。

“巴山大峡谷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大峡谷片区峭壁丛生,资源广布,群众居住极为分散,要兼顾资源开发、自然生态和群众出行需求,对道路交通的线型、标准和走向设计等均提出了极高要求。”宣汉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派出由技术人员组成的勘测设计队伍,与当地乡、村、组干部一道,在峡谷峰丛中进行了实地踏勘。

“勘测设计人员们穿烂了40多双胶鞋,磨破了多双手套。”负责此项目的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张*介绍,3个月后,成功规划出了内联外通的两条线路——76.7公里的内环线和公里的外环线,以此打通边界乡镇发展的梗阻。

巴山大峡谷龚其明摄

强力推进

让“幸福”之路高速

方案确定后,就要开工了。如何将材料安全运输到位?新的难题又来了。

“原有公路系当地群众自发修建,路面较窄,多数路段路肩及挡墙采用干砌片石,稳定性极差。”张*说,转弯处只有3米宽,旁边就是悬崖。机械施工时,很多时间操作手和机械都要悬在半山上。人工工资从元/月涨到元/月,很多人到现场看了一眼就走了。

“峡谷内地质结构十分复杂,修路的困难程度,是很难想象的。”宣汉县交通运输局建设股邹品云如是说。

要脱贫致富,办法就要比困难多。“为了减少施工难度,确保人员安全,我们三次修订了方案。”邹品云介绍,为了让机械操作人员克服恐惧,他们是现场陪指挥,积极疏导机械操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大家都是把心悬在嗓子眼施工。”

修路还需要控制成本。“山路崎岖,如果全部用小车运输,建安成本就太高了。”一工区路桥施工主管人员冯阳清说,原材料都是大车运输到不能通行时,再用小车转运。很多时候是前面用挖机拉,后面用铲车推。“尽管条件如此恶劣,我们仍旧创下了2天储备吨原材料的记录。”

同时,施工队伍为实现工程建设质速并进,一方面坚持就地取材,节约运输时间,并充分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另一方面,针对该地区白天和夜晚、秋天和冬天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对每个分项的施工方案都要进行严格审核、多次优化,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巴山大峡谷龚其明摄

路业相生

让发展之路长久

筚路篮缕,玉汝于成。两年七个月,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从动工到完工,内外环线全线贯通并通车,创造了“宣汉速度”。

“外出务工乘车是我最头痛的事,来回的火车还好,最难受就是那3个多小时山路,太容易晕车。”于涛是最早一批外出又返乡开办农家乐的农民,他告诉记者,如今,高速路一个多小时就能从达州直达家门口,这让他有了回家发展的底气。“开业的第一个夏天,就净赚了2万余元。除了农家乐外,我现在还销售天麻、野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增收渠道比以前更多了。”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旺,不少外出务工村民选择了返乡创业。据统计,年,巴山大峡谷景区的乡镇在外务工占比从以前的70%下降到30%。旅游业已经与特色农业、民俗文化紧密融合在了一起。“山上的贫困村民因高山移民*策入住到公路沿线的集中安置点;依托独特的山地气候资源、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发展民宿、餐饮和特色农业。”大窝村支部书记刘启兵说。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切。据统计,景区从开园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3.85亿元,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辖区80%的农户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贫困发生率从30%下降到0.8%。

路自成景、路景相融、路业相生……如今,秀美的巴山大峡谷片区正逐渐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记者

刘姣

原标题:《边界行第二十站‖短短几年,大窝村村民竟过上了这样的生活!》

1
查看完整版本: 边界行第二十站短短几年,大窝村村民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