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蜂窝煤与煤油炉
提到蜂窝煤与煤油炉,这两种物品现在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可它们却与我有着密切的联系,时常能勾起我对岁月的一些甜蜜又夹杂着苦涩的回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对生活要素的一种很形象地概括。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柴,可以引申为燃料。我们通常用人间烟火来比喻人世间,形容只要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烟火,就会有活力,就会有生活,就会有酸甜苦辣;七情六欲。
燃料可以烧火做饭,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随着科技的发展,燃料的种类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煤、石油,天然气等,这是催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
在七十年代以前,城镇烧的主要是煤,为此还成立了燃料公司,专门销售煤炭。我父亲从七零年转到企业工作后,就到了商业局燃料公司。我父亲的这一调动,就让我们家和煤炭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开始是在天津市杨柳青,后来又在年底调到了廊坊,参加筹建石油库的工作,因为当时煤炭和石油都属于燃料公司。我父亲在城东边,离油库很近的村庄,租了老乡的房子,把全家都搬了过来。
生活是一天都离不开火的。在那时,城镇人员一旦调动,所有的关系都要调动。包括户口,粮本,煤本等等,总之,凡是凭证供应的商品都要转过来,并到指定的店里去购买,不然的话,是无法购买这些商品的。
一开始应该是凑合了一阵子,可煤一定要买的。于是在年11月份的一天,我父亲借来了一辆小拉车,带着11岁的我和8岁的二弟,到廊坊城里去买煤。没想到,我的第一次廊坊之旅,竟然是以这种方式而去的。当然拉车的主要是我父亲,甚至在去的时候,有时我们还会坐在车上,让父亲拉着我们,觉得还很好玩儿。其实我们不明白,父母疼爱子女,但也更希望我们能尽快地长大,懂事,好替他们分担一些忧愁呀。就像这次我父亲带着我们,其实并不想能让我们帮多大忙,主要是想带着我们到廊坊城里去见识一下,玩一下,陪伴他一下,必竟要走几十里路呀。
当时我们要买煤,只能到煤炭一部去买,这也是隶属于我父亲所在的公司。这个一部在铁路南边的常青路上,距离我家有二十多里路。究竟是怎么过的铁路线,怎么买的煤,我都记得不太清楚了,我就记得,卖完煤后,我们应该是从天桥那边过的铁路线,因为跨过铁路,对面就是三角地。
三角地是当时廊坊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我和弟弟看的是目不暇接,对廊坊有了喜悦之情。父亲带着我们到工农兵食堂吃的饭,我觉得那饭菜实在是太好吃了,由其是米饭,喷香喷香的,口感非常的好。我觉得这是我一生当中,在饭店吃的最好吃的一顿饭。
煤买回来了,可我母亲一看就傻眼了:这是什么煤呀,样子倒是挺好看的,可这怎么烧呀?原来,我们买回来的是蜂窝煤。当时廊坊供应给居民的生活用煤,就是这种蜂窝煤,可能实行的时间也不算太长,据说,这种技术还是从日本引进的,是一种有效利用和节约煤炭的好方法。因为我们在天津居住时,那里供应的是机制煤球,所以,对我父亲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煤,单位职工应该给我父亲做了介绍,然后他再教我母亲怎么用。
蜂窝煤是一种圆柱形的煤,中间排列有圆柱形的洞,就像蜜蜂的巢,所以叫蜂窝煤。它是用无烟煤粉,在专用制煤机上,冲压出来的。烧蜂窝煤是要有专用炉具的,主要的是要有与蜂窝煤口径相对应的炉瓦,炉瓦的高度能垂直装下三块煤,不能高,也不能低。公司为这种煤配套生产了专用炉具,称之为节煤炉。别小看这个炉子,它的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这直接关系到用户对蜂窝煤地使用效果和感受。
这种煤是从下往上燃烧的,炉中要始终装着三块煤,三块煤的眼儿都要上下对齐,保持畅通。这种煤生火是非常麻烦的,很难生着,对此,公司还生产了引火煤,是用烟煤制作的。好在这种煤生着了以后,不用时可以封火,能保持好长时间不灭,这应该是它的一个最大优点。另外,它换煤也很麻烦。
这种炉子需要在室外生着了,再搬到室内使用的。头一次生炉子,自然是由我父亲来完成的,使用这种炉子,还有一套专用工具,夹子,钩子,钎子,少一样都不行。炉子终于被点着了,但是从第一块煤,烧到第三块煤,还需要很长时间,只有第三块煤烧红了,从煤眼儿里冒出火苗,才能坐锅烧饭。
火苗子终于窜出来了,它是略微发蓝的火苗,看上去火力很强。当时公司生产的蜂窝煤,质量非常的好,是用最好的山西阳泉无烟煤,加上甲末,乙末配方生产的,煤中是不允许添加土等任何杂质的。我们看到漂亮的火焰呼呼飘起来,都非常的高兴,眼神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和对父亲的欣佩。只有我母亲是愁眉不展,看到我父亲一系列的操作,感觉到:这比伺候孩子还麻烦呀。
就这么个小炉子眼儿,做饭是要有规划的,一般都是先做主食,如蒸馒头,烧米饭,然后再炒菜。一堂火能维持40多分钟,中途换煤,需要二十多分钟才能上火。用这种炉子做饭实在是很急人,有时上班的,上学的着急吃饭,我们也不敢催,本来我母亲就压着一肚子的火呢。因为在天津时,使惯了煤球炉子,它大堂大火,添煤也方便。看着这蜂窝煤炉子,就那么大个小炉子眼儿,真是急人呀。的确,公司一开始生产的只有小蜂窝煤,这也是和当时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直到九十年代才开始生产,大蜂窝煤,虽然从数字上看着差别不大,可看完了大蜂窝煤,再看小蜂窝煤,确实是太小了,难怪我母亲着急。其实当时大多数家庭,都为这个火着急,可也没有别的能选择。
我母亲就因为这个炉子,时常抱怨我父亲说:你说你还是燃料公司的人,把咱们调过来建油库,单位不给分房子,住在这村里,买什么都不方便,你就不会搞点块煤吗?我父亲耐心地对我母亲解释到:困难是暂时的,家属房单位正在抓紧建着呢。公司供应给居民的,都是这种蜂窝煤,谁也不能搞特殊化呀。
就这样,在我母亲地抱怨声中,和我们期待的每一顿饭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由于我母亲始终对蜂窝煤报有诟病,所以照看炉子的事,就一直由我父亲负责。这毕竟是公司的主打产品,连自己生产的产品都不喜欢,怎么能让别人去喜欢呀?他时常夸奖说:你看这炉子,比煤球炉子干净多少呀?封上火一晚上都不灭,坐上壶水,还能温热了。后来,我也学着照看炉子,由于我天生就对烧火这一类的事情感兴趣,所以很快,像添煤,封火等全套活,都干得很好,能帮父亲一些忙了。可我母亲对蜂窝煤就是不满意,她看着老乡家的大柴灶,炉火熊熊,热气腾腾,羡慕的不得了,经不住就长吁短叹。
记得在年的春天里,我父亲带回家里一个新鲜物品,他高兴地对大家说:这是煤油炉子,想什么时候用,只要一点着了,就能用,还能调大小火。我们看后都很高兴,尤其是我母亲终于露出点笑容。原来,我父亲看到我母亲,因为炉子的事,心情一直都很压抑,就想着怎么能解决一下。他听说有煤油炉子,于是就到城里买了一台。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产品,也是很紧缺的。第二天,我父亲又买来了油,可买来的不是煤油,而是柴油,用一个小白铁油桶装着,大约有10斤左右。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柴油,感觉他有点发淡蓝色,颜色若隐若现,它还有点发黏稠,清亮亮的,没有汽油和煤油的气味大,显得很安稳,让人喜欢。看着这么好的东西就要烧掉呀,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怜惜之情。我时常不忍心人们就这么大量的消耗自然资源,觉得这些东西如果能长期保存该多好呀。实际上,人类生存不就是依赖这些自然资源吗?只是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自然资源也是很有限的。
我父亲点燃了煤油炉,它冒出蓝色的火焰,我们立刻就感受到了热度,用它做饭真是太方便了。我母亲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之所以说是一点笑容,是因为油的问题。当时的煤油仅仅是供给煤油灯使用的,柴油对于民用来说,也没有正常的供应渠道,只能搞点用点,做饭还是以煤炉为主。
到了年10月份,我们家搬到了廊坊城里,这下买煤就方便多了,而且公司又在路北建了好几个煤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购买蜂窝煤。可我父亲依然要到油库上班,路程就比原来远了,大概是13里地。他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早早的就出发了。而出发之前,父亲早已为我母亲打理好蜂窝煤炉子,并一起做好了早饭。
大概是到了年,我父亲从油库调回机关上班。没过多久,我父亲又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筹建廊坊液化石油气站。气站建得很快,到了年的时候,公司开始为市民发放液化气钢瓶和燃气灶具,廊坊从此开始了燃气时代。
当燃气灶点燃的一瞬间,湛蓝湛蓝的火焰呼呼飘起的时候,我母亲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高兴地对我父亲说:你这才是办了一件大好事呀!
廊坊石油库杨柳青子牙河原廊坊铁路货场广阳区北旺乡相府路廊坊市光明道廊坊市文化公园廊坊市解放道廊坊市建国道蜂窝煤蜂窝煤煤油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