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甜
作者:韩蓓
说到甜,自然就想到了糖。《*原》里黑娃第一次吃到冰糖时候,整个人就不好了。黑娃没见过这种东西,还以为是石子,直到兆鹏告诉他这是可以吃的冰糖,他才开始尝——黑娃把冰糖丢进嘴里,呆呆地站住连动也不敢动了,那是怎样美妙的一种感觉啊,无可比拟的甜滋滋的味道使他浑身颤抖起来,竟然哇地一声哭了。鹿兆鹏吓得扭住黑娃的腮帮子,担心冰糖可能卡住了喉咙。黑娃悲哀地扭开脸,忽然跳起来说:“我将来挣下钱,先买一口袋冰糖”。这是第一次吃到糖的少年感受到的震撼,也是人对甜食的本能渴望。
人类对甜的喜爱是先天的,出生后首先尝到的是母乳的甜味。从生理上讲,吃甜可以激活人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使人有上瘾的快感,越吃越想吃。
在我国,吃甜更是传统。你看节日的美食,粽子、月饼、汤圆,哪样不甜;各色糕点、小吃也基本以甜为主。三岁孩童哭闹着爱吃糖,耄耋老人也爱吃甜的糕点。
鲁迅爱吃糖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在北京那些年,他常去前门、观音寺街这些地方买糖和点心。
年夏,有个朋友从河南来,送给鲁迅一包霜糖。鲁迅打开一看,却是“圆圆的小薄片,*棕色,吃起来又亮又细腻,确是好东西”。许广平告诉他,这是河南特产,用柿霜制成的,专治嘴角生疮,也算得上一味药了。等她说明白,鲁迅已经吃掉大半了,连忙将剩余的收起来,准备将来派上用场。可是当天夜里,鲁迅又忍不住把糖包拿出来,大饱口福。因为他想自己嘴角生疮的时候并不多,还不如趁现在新鲜吃一些,竟一天吃完了。
鲁迅从小就饱受牙患之痛,三十刚出头就拔了好几颗牙,一生都在忍受牙痛的折磨。为此,他还写了一篇文章叫作《从胡须说到牙齿》,吐槽自己牙不好是遗传父亲。明明自己贪吃糖却赖父亲,想必父亲觉得冤。这样可爱的鲁迅与平日里严肃的作家形象形成了一种反差萌,让人忍俊不禁。这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何区别?
可能因为写作太苦了,吃点甜食可以增加灵感,许多文人都爱吃点糖。
国学大师王国维就酷爱吃糖,他和鲁迅一样拥有一个装零食的大柜子。柜子里琳琅满目,从胶片糖、小桃片、云片糕、酥糖等苏式茶点,到蜜枣、茯苓饼等等,无所不爱,仿佛一家小型糖果店。王国维的夫人每个月都会从清华园进城购物,为他备置一些精致的点心。
除了爱吃点甜的,人更爱听点甜的。
“甜言,即美言”,好话的意思。元代董君瑞《哨遍·硬谒》套曲:“岂不知甜言与我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清代周圻在《与济叔论印章》里也说:“万一落得一两句不好话,既无救于性命,徒多数日愁苦,则不如说明,博渠几句甜言,落得眼前快乐也。”
所有人都爱听甜言蜜语。你看那热恋中的男孩女孩,每天交头接耳,耳鬓厮磨说着悄悄话,光从女孩子甜蜜的笑容和男孩子宠溺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这悄悄话的甜蜜程度超过了任何一种糖;小孩子甜甜的一句“爷爷奶奶辛苦了”,惹得老人们无不喜笑颜开,脸上的皱纹都要舒展开来,同时还要附赠小孩子一个深深的吻或者是一个大大的红包。
所有人也爱听甜歌。李玲玉声音甜美,她的《甜、甜、甜》流传大江南北,她的歌声甜进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歌,旋律优美动听,基调昂扬向上,真是唱得全国人民心里甜滋滋的。谭晶有一首《阳光》,歌词是这样的:阳光照大地航程千万里,阳光照大地人心更甜蜜,阳光照大地开阔新世纪,阳光美照进了心里,幸福啊送到了手里!我们大家走近你靠近你,扫除那黑夜的迷雾,翻开啊崭新的历史,我们大家仰望你依恋你,辉映飘展的红旗,带来春天的信息……有阳光的日子,百姓的心是甜蜜的。
甜食、甜言、甜歌……这些构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近日,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去村里走访。看到了百姓热火朝天致富奔小康的场面,见到了一批渑池脱贫攻坚领域的名人,洪阳镇东瑞鞋料加工厂负责人*蕊,她兴奋的说:“赶上了好*策,咱们村民工作、创业都有劲了。我们工厂准备再多进几台设备,扩大规模,继续奋斗!”。天池镇笃忠村贫困户马学亮在年通过种植红薯走上了脱贫路,在上级*策的帮助下成立众汇薯苗繁育中心,不仅自己摘下了贫困帽,还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年,天池镇东杨村的*支部书记古保民大胆改革,提议成立了天池镇东杨村烟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办法,吸收农民资金入股,作为农民的个人股金,用租用的办法整合流转农民的责任田,然后让农民到合作社打工,让昔日贫困村成了今日“明星村”。今年的5月21日,渑池县坡头乡西川村的裴群京大妈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退出贫困户序列,“年国家就全面脱贫了,我还年轻,不能跟那些老人户一样一直等着国家帮助,我想今年再发展点柴胡就脱贫了。”精准扶贫*策如“及时雨”,为裴群京送来了希望,针对她家的实际情况,村脱贫攻坚责任小组因户施策,引导鼓励她发展花椒和柴胡,利用长短结合的方式脱贫,并帮助她落实技术、树苗和相关补助*策,得到大力扶助的裴群京放手干了起来,年家庭总收入1.1万元,人均元,所以就有了她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的暖心场景。洪阳镇上洪阳村扶贫车间——春风服装加工厂内,48岁的贫困户*灵红拿着刚发的多元工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向不善言辞的她激动地连说几个“想不到”——“我身体患有重病,不能出去打工,为治病欠了不少钱,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想不到我这样的情况还能在家门口当工人,既能照顾家庭,每个月还能按时领取工资。有了这些工资贴补家用,我家的日子好过多了。我一定珍惜机会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这些人的脸上流露出的笑容是真实的、纯粹的。在他们的笑脸里,我看到了中国百姓对生活充满自信,对美好生活的满足,这就是甜。
是谁说红色不能代表甜蜜?
目前,渑池全县到处都是红色的,花椒绯红、辣椒火红、丹参朱红……产业兴、人欢畅,一派蓬勃甜蜜的红火景象。截至目前,全县花椒产业规模达28万亩,建成花椒产业示范园14个、花椒专业村48个;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规模达10万亩;发展辣椒3万亩。全县户贫困户发展“双椒一药”主导产业3.9万亩,累计发放补贴资金余万元,今年户均可增收元以上。这一个个的数字背后,有百姓挥汗如雨劳动时候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扶贫干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和决心。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级,从下到上呈现金字塔结构,这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塔下面的需要容易满足,越往上越难满足。当下面的层次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上面层次的满足。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我们无限接近最困难群众的低层次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对更高层次需求的追寻,这个时候,我们的帮扶就真正的体现出来了价值。这一系列良性循环带来的结果就是贫困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内心越来越暖,幸福度越来越高,笑容越来越甜。
扶贫,扶暖了千山万水,扶暖了共和国的神经末梢;扶贫,扶到深处,就是在扶贫困群众的心。让我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路向甜吧!
作者简介
韩蓓,女。工作之余,喜欢览阅古今诗词、世俗文章;偶亦摹写朝霞落日,在水与墨中寻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