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前,我听了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本书的心理学观点也是有点颠覆传统心理学,但我还挺认可的——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核心内容:
一、我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二、如何拥有所谓的“被讨厌的勇气”,如何找到那种自由、幸福的状态?
接下来,这两点来解说下。
一、我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1.比如一个女孩有脸红恐惧症。有人问她,如果你治好了这个病,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她说:“和喜欢的那个男孩表白。”
在阿德勒看来,女孩的这个病是自己选择而造就的,并不是由于过去的原因造就的,比如过去被父母羞辱、失恋等,所以害怕被拒绝,从而得了这个病。
如果她想治好这个病,关键得她自己内心愿意去改变,以及不会在意表白后失败的结果,那么,她就不会怕脸红了。你们说是吗?
所以,每个人不幸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如果不想过不幸的生活,得自己从内心去改变。
2.自卑感,是人不断追求卓越的一个动力源。人为什么会自卑,就是因为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卑,而有的人会去努力改变,有的人就变得更消沉。
3.自卑情结:即把所有的不幸都归回那个原因造就的。
比如说,我就是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找不到对象,我就是因为学历低才没法成功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结,因为他们都想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因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和不良情结的源头。如果想不受伤,那就会把自己封闭自己,活在一个人的世界。这样的结果,也是自己选择的。
4.优越感:处处和别人比,充分炫耀自己的优越性。这种人其实想要借助别人的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这种人也是非常不快乐的。因为假如遇到了比他们优越的人,他们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甚至会不择手段地夺回优越感。
所以说,人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想要消除烦恼,恐怕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二、如何拥有所谓的“被讨厌的勇气”,如何找到那种自由、幸福的状态?
三大人生课题:爱、工作、交友。
我们需要建立内部自尊体系。
01.行动层面:进行“课题分离”。
比如,大人总是强迫孩子做作业,但孩子总不能自觉。
那么,大人应该想一想,做作业这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大人的课题,完成不了作业,考不了好成绩,上不了好大学,这些都是孩子的课题,也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些是他们的课题,影响的是他们的人生,这样,大人就应该把课题分离出来,才不会那么烦恼。因为,烦恼,来源对别人课题的干涉和别人对自己课题的干涉。
02.心理层面:不要追求他人的认可。
从自己内心出发,这件事,我觉得是对的,我就去做,自己内心舒服最重要,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认可自己。这样,你会发现,轻松很多。
还有,得有勇气被别人讨厌,因为你做的事,肯定有人喜欢,有人讨厌,那既然是这样,为何不做让自己内心舒服的呢?
当然,也不是就为所欲为了,要在合法的基础上。
3.人际关系是幸福之源。
01.低级的幸福:从人际关系中比较得来。
很多人觉得幸福,是因为和别人比较,比如我工资比同学高,我生活比同学幸福,我孩子比同学孩子幸福等等。这样的幸福是比较低级的。因为你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上,这样的幸福感我认为不能持久。
02.高级的幸福:“共同体感觉”——你需要的,是自己内心体会到的那种幸福。一种持续有价值的,对他人的贡献感。
比如,在家庭里,你的幸福来自于被家人需要。在公司里,你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也能感受到幸福。但经常会看到,有的人一退休就没了精神,因为他们不再被需要,失去了在共同体中的“贡献感”,所以感到不幸福。
相反,有的富豪已拥有了一生都花不完的财富,那为何还继续工作呢?因为他们想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这样的幸福,就不是靠和谁比较得来的,我认为会比较持久。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贡献感,与他人无关,阿德勒反对为共同体牺牲自己。你追求幸福的起点和终点,依然汇聚在自己身上。你的贡献和价值,依然与他人无关,你不需要他人的肯定或回报。
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你会过得更幸福快乐!
划重点:
1.阿德勒:“人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要想消除烦恼,恐怕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2.决定我们目前状况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3.“被讨厌”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一种状态。阿德勒是想告诉我们,“被讨厌”是自由生活的一种证据,是你按照自己方式生活的表现。
如果此文对你有帮助,看完记得点在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