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帝都,向来盛产老字号——吃、穿、住、行样样有里有面!这些老字号里,尤以餐饮为主;动辄百年的营生,让人逢年过节就想去沾沾福气。旧时最讲究的八大楼、八大居、四大顺们,虽然有的已经关张、改号被封印进了历史;但绝大多数都在保留传统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锃亮的金字招牌借着国潮大势,再次叫响,正儿八经地吸引了一票小字辈,抢回了自己原有的高地。八大楼:东兴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新丰楼、安福楼、春华楼;八大居:砂锅居、天兴居、鼎和居、广和居、义盛居、同和居、天然居、会仙居;四大顺:东来顺、南来顺、西来顺、又一顺;趁着元宵节还没到,快来跟着小爱盘一盘这些老号饭庄,顺便提前抢个位吧~普及一下小爱小的时候,街上吃饭的地儿远没有现在这么多。而且店名起的基本上还是按照一定的规制。当时小爱就纳闷过,为啥上得了台面的馆子,不是叫堂、庄、楼,就是叫居、斋、坊什么的。后来听了老人的解释,才明白:堂、庄、楼、居、斋、坊、轩等等名号,原来都是依据规模大小设立的。“堂”为最大者,一般有两三进四合院,几十间房屋,席开五、六十桌,讲究排场,承办大型的筵席,古时王公贵胄设宴多是选在这里。老北京还曾有过“十大堂”,不过现如今几乎都不复存在了。十大堂包括:金鱼胡同的福寿堂、东皇城根的隆丰堂、西单报子街的聚贤堂、东四钱粮胡同的聚寿堂、总布胡同的燕寿堂、地安门外大街的庆和堂、什刹海北岸的会贤堂、前门外打磨厂的福寿堂,以及前门外大栅栏的惠丰堂和天福堂。楼、居、斋、坊、轩一类,主要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排场虽不如堂、庄一般大气,但胜在菜品精致、价格也可以接受,所以人气极旺,特色菜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至于北京的这些老字号,又为什么多以鲁菜为主,小爱也是认真做了功课哒~常说的八大菜系归结起来,其实就是四大基本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一般来讲,鲁菜代表整个北方地区的菜系,川菜代表西南地区,粤菜代表华南地区,而淮扬菜则代表东部地区。鲁菜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元、明、清三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带来丰饶物产的同时,最接近中原*权中心才是她登堂上殿的自然便利。另外,与主流的儒家文化天然捆绑,形成了一整套的饮食文化,特别适合在京城这样的都府城市生根发芽。软、硬条件下诞生出的顺势发展,上至庙堂、下到百姓,都奉鲁菜为首,就不足为奇了。如果你觉得现如今鲁菜败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小爱推荐你一个“一招鲜”辨别鲁菜的方法——但凡需要葱、姜、蒜爆香的,都是标准的鲁菜底子;而且,技法中只要出现“爆炒”,那就更是标准的鲁菜技艺了。惠丰堂惠丰堂建于咸丰八年,发迹于光绪二十八年。因当红太监李莲英的牵线搭桥,惠丰堂的菜肴得以被引荐给慈禧太后,大加赞赏的同时,还收获了慈禧御笔亲题的“惠丰堂”匾额。烩菜是惠丰堂的看家菜,像是烩鸭丁鲜蘑、烩生鸡丝、糟烩鸭肝等等,早已名声在外。不过,说到最经典的招牌菜,烧烩爪尖当仁不让。先烧后烩,有汤有菜,拿老话儿讲,就是“下饭菜”。吃过的人,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