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特别喜欢自我反省,也很外向的人。
每到独处的时候,我总是会像牛反刍一般,细细回味白天的人和事,吾日三省吾身。如果得到了肯定和表扬,就会感到高兴。而如果觉得自己或者做得不好,就会想着为什么当时会这样做,感到羞愧。
最初我不认为我会抑郁,因为我真的很外向,很爱笑,从小到大,从校园到职场,我都是最被疼爱的孩子,是最闪耀最自信的人。
直到年,我开始不断沉溺于情绪中不能自拔。
抑郁的泥沼里,试图拉起一根绳
每天深夜熄了灯关上门独自躺在卧室里,就陷入一种无望和悲伤,这是因为失恋,而白天在办公室感到不安和恐惧,则是因为来自异性的骚扰频频发生。
我以为,我会随着时间流逝和环境变化渐渐好转。
但是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直到某一天,我彻夜无眠,对“未来是否会更好”这件事不断地自我提问,又不断自我否定,在上班地铁哭了一路,早晨的太阳让我觉得刺眼,坐在格子间里除了流眼泪什么都做不了,下班过马路时幻想自己被飞驰的车辆快速碾过......
和最亲密的朋友打了好久的电话,她说,你可能需要向心理医生求助。
图/Pinterest
但第一次决定去看咨询师,是在确诊抑郁开始吃药一年后。
医院是医院,挂号在心理科,诊断、开药和咨询都在一层,所以选医生并不十分困难。困难的是下决心去做咨询。
抑郁的事,我从始至终没有告诉家人朋友。只是偶医院开药,默默吃药,关于为何总是难过我自己可能也无从说起。
虽然我不太愿意和他人分享这些私人事务,但抑郁不断的反复实在令我感到难以承受,加上难以忍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即使有时候很轻微)——在处方医生的桌上,我看到了心理科咨询预约电话的小卡片。
想了又想,我决定去看咨询师。
如果这能令我好受一些,总是值得一试。
图/Pinterest
第一次咨询,我看到自己仿佛在慢慢伸展
决定要去咨询时,我去问了留学期间患上抑郁并做过心理咨询的密友,她说,心理咨询只要跟着你舒服的节奏来就好,不要着急,当成一个谈话。
预约时,电话里的接待员很详细地跟我介绍了咨询过程、时长和价格,解答我的疑惑,一定程度上也令我感到放心和安慰。
还记得,在第一次咨询之前,为了不让咨询费白费(可恶的小农思想哈哈),我恨不得把自己解剖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于是在咨询前一晚,一边抹眼泪一边写梗概。
第一次咨询时间过得比我想象的要容易一些,但另一方面,向他人复述自己的痛苦和疑惑又令我感到怪异。
更糟糕的是,我试图按着写好的梗概来说,却发现,有的话要说出口真的很奇怪,于是干脆跳过不谈按下不表。写和说虽然都是自我表达,但有的话到了嘴边总是难以启齿,或者情绪太过强烈打断了表达,最后,我提前准备好的梗概反而起了反效果。
但是咨询师很耐心,她安静地听我絮絮叨叨,在我情绪激涌的时候也不急着安慰我,不急着对我刨根问底,更不会跟我说对错是非,这令我感到很安全。
也让我觉得,过去那些日子里不断越缩越小的自我仿佛在慢慢伸展。
图/Pinterest
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咨询结束的时候,她说,“我很高兴你愿意和我分享这些,因为我知道这不容易。你要知道你一直做得很好。”
不知道为什么,咨询过程中还一直忍着只是默默流泪,听到她的这句话之后,突然,大坝决堤了。
她帮我拉回了原来的我自己
第一次咨询后的咨询中,咨询师渐渐开始提问,但是更多时间还是我在讲述。
通常,开始的时候她会问我在上一次咨询至今期间有无轻生想法,在我表明基本没有这样的想法之后,偶尔会提出一些问题,询问我最喜欢的时刻,问我认为自己某些想法为何会产生。
在咨询结束的时候,咨询师也会给我一些“作业”,有时是观察作业,更多的是行为作业。她会在咨询过程中问我作业的效果如何,为我加油。在有阶段性好转之后,会带着我一起做回顾总结。
图/Pinterest
以前,我总问自己“我没有做坏事,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也总感到自己找不回自我,在面对骚扰和挫折时,总是尽量把自己缩起来,觉得似乎只要把自己变得无限小,只要我躲得好,麻烦就不会找上门来。
咨询师很耐心地引导我,一方面告诉我这不是我的错,在面对骚扰的时候如何应对,通过行为让对方明白我会反抗,我会捍卫自己的权益,会克服羞耻让事情曝光。
另一方面,她也引导我相信还是有很多好事会发生,还有很多风景可以看——家里猫猫狗狗很爱我,妈妈也很爱我,这种爱不是一种责任或者期望,而是一种礼物。
渐渐地,在她的帮助下,我感觉自己好像慢慢回来了。现在我比以前更为稳定,也更为自洽,更有力量。
如果有同样深陷在泥沼中的小伙伴看到这一段,我想跟你们说,别害怕,我们不孤单。
—END—
一个分享征集
你是否也曾在心理咨询中得到过鼓舞和力量?心理咨询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这些心理咨询带给你的改变和感悟,欢迎找我们聊一聊,你的分享也会鼓舞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你可以点击下图添加我们的